2010年杭州市中考试卷分析——特级教师为你解读
通讯员 徐婕妤 时报记者 郑艳琼
语文卷
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
王曜君(浙江省特级教师)
凸显生活化情境
引导哲理性思考
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,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,考试指向保持平稳,在题型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,过程与方法,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。
散发生活气息
试卷首次采用了“新闻概括”和“语言得体”两种新题型。“新闻概括题”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、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,“语言得体题”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、控烟为背景,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。
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。科普文阅读文章以“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”的设想为说明对象,阅读时学生自然会结合年初的西南大旱而引发学生对“我们的生活环境”这一话题的沉重思考。
从考卷选择的材料看,更多地触发学生进行哲理性思考,是今年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。作文以“成长路上无捷径”为题,具有写作内容的广泛性,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水平,留有广阔的选材、立意空间。
倡导深入式阅读
散文阅读材料《父亲是一条鱼》,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,以优美的语言赞美了深沉的父爱,着力对人物形象的剖析,文章较为感性,情感浓厚,考生阅读没有障碍。不过,试题指向均较深入,考生答题时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,根据题目作深入式周密思考:既要留意表层的意思,也要挖掘深度的意蕴;既要关注外在的方法,也要体味内在的旨义;既要分析情节材料,也要归纳人物特点。
文言文阅读的简答题,要求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,还要对“尊卢沙”、“这类人物”作出评价;古诗鉴赏也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诗意,并对诗歌表现方法进行深入式赏析。
应该说,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,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导向作用。就今后的语文教学定位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提出了理性思考。
数学卷
杭州滨兴学校
来江飞(数学高级教师)
立足教材,考查能力,导向教学
2010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数学试卷,目标明确,重点突出,分布合理。考试范围涉及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,考试形式保持相对稳定,考试目标注意到层次性和相关性,考查内容既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,又突出了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,试题源于教材,立足数学通性、通法,具有公平性,既紧扣双基,贴近生活,又突出能力要求,形式多样,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,又有恰当的区分度,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,也有利于各类高中的招生需要。
重视数学理解考查双基能力
继续重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。试题关注数学的应用、关注数学教育价值,同时也力图使应用试题能贴近生活,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。如试卷第11题和第20题中的数据,都取自官方网站,既具有权威性,也说明了这样的数学应用是符合实际的。
考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。如第22题,需要理解求BC所用的定理的条件,才能得出先证后算的解题思路或过程。
重视数学能力的考查
以初中知识的运用为背景,考查数学能力,即在重视对初中数学基本知识与方法的考查中,试卷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。如第23题,问题源于教材,考查建立数学模型、综合运用解三角形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;第24题,综合二次函数、坐标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,考查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,这些问题,入手不难,计算要求不高,但对数形结合思想、方程与函数思想、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要求不低。